官方网站-苦水营过上了“甜日子”
苦水营过上了“甜日子”叙述人:河北省衡水市景县苦水营村乡民 付书明我本年83岁了,一向住在村里。咱们村为什么叫“苦水营”呢?据老辈人说,明朝时有支戎行在这里安营扎寨,把战马拉到水边,马儿却死活不愿喝水。将军舀水一尝,滋味特别苦,不由感叹:“这水如此苦,真是苦水营啊。”从此,苦水营这个地名便传开了。现在,河北省衡水市苦水营村喝上了安全、健康的长江水,孩子们笑起来显露一口白牙。陈康摄/光亮图片从我记事起,村里有两口古井,里边的水的确又苦又咸,乡亲们只好去邻近村“借”水吃。我街坊付铁军家,至今还保藏着当年挑水用的扁担和水桶。20世纪70年代初,政府给村里打了新水井,咱们总算不必再跑到外村担水吃了。之后,村里又连续打了七眼300米的深井。1995年,自来水管道通到了家家户户,大伙儿用水更方便了。可这里水中的含氟量是饮用水规范的3倍,全村人都有深深浅浅的氟斑牙。村里人出门都不爱说话,怕显露黄牙让人笑话。这些年,市里、县里施行了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工程,咱们县从2016年起作为河北省试点县,从石津干渠景县阜城分水口引来了祖祖辈辈没喝过的长江水。能24小时喝上安稳水、安全水,之前存水的水缸全都“退休”了。我藏着它们,便是想让后代们随时看见、随时想起:咱能喝上这口“甜水”,多亏了党和政府。现在,我家厨房安上了分离式冷热水龙头,用水和城里人相同方便了。这水口感好,又甜又绵。苦水营的“甜日子”,真的来了。(项目团队:光亮日报记者 王美莹、陈晨、宋喜群、王冰雅、耿建扩、陈元秋、苏雁、刘已粲、高平、赵嘉伟、王斯敏 光亮日报通讯员 卢增晖、魏婷)《光亮日报》( 2022年10月25日 07版)责编:张靖雯